
初春的皖南草木葳蕤,正如黄山市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蓬勃之路。从草创之初的五六个班级不到200人,目前已发展到59个专业、140多个班级、5000多人次。该校曾获评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荣获省级“敬老文明号”称号,3次获评省级示范校。
强特色重教研扎实干做标杆
特色+高质量发展提速
2024年,黄山市老年大学迎来建校30周年,正式进入而立之年。
作为全省老年教育教学的“模范生”,该校坚持政治立校,强化党建引领,在完成第一个十年规划的基础上,开启独具特色的“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记者在该校看到,学校功能教室齐全,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备,建有远程教育系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实施现代化老年教育提供坚实保障。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该校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已建立管理服务团队、教学团队和班长团队,强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各项服务保障落实到位。
教研+示范共建提质
学校深知,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品质办学的保障,特邀请高校教师、聘请专业教师从教。特别是适老化课程,已推出智能手机应用课程,即将正式开办无人机航拍课程,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员以智慧课程助老。
学校鼓励教师做教研,以此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6年以来,16位教师被评为省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24年10月,5名教师5门课程获中国老年大学第11批全国老年教育优秀、特色视频课程奖,学校获“智能技术应用”专题课程智慧助老特别贡献奖。
学校发展的落脚点是让老年人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该校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所让老年人学习充电的校园、健身开心的乐园和交友交流的精神家园。师生们原创的歌舞节目《红船》《绿水青山》《我爱黄山》《抗洪战歌》等,被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年大学协会作为精品保留节目;黄梅歌伴舞表演唱《一带一路辉煌路》《家住古徽州》,参加“中国好节目文化艺术交流大赛”荣获一等奖;同时在英语班与古筝班学习的年逾七旬女学员到英国探亲,应邀在剑桥大学弹奏《春江花月夜》,被师生们称“太棒了”。而据不完全统计,60多位学员已出版个人书画、摄影、诗词作品和回忆录等书籍。
花开满园才是春,示范共建同发展。这名“模范生”同时充分发挥示范校辐射引领作用,助力全市县(区)和基层老年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该校每年开展专题调研,不定期开展教学业务培训和送教下基层,为有需要的老年大学(学校)排忧解难。截至目前,指导全市11所乡镇老年学校成功申报并获评省级示范校,指导帮助各区县成功建立5个省老年远程教育共建教学点。
奋力创建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
黄山市老年大学自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学校发展驶入了办学品质提升提速的快车道,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对此,记者专访了黄山市老年大学临时党委书记、校长姚邦藻。
记者:“二次创业”开启学校发展的新征程,成效显著,请您分享下典型发展成果。
姚邦藻:学校“二次创业”之初,确立“以内涵发展为主,从学科突破,创建一批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夯实学校老年教育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思路,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学实践科研工程和教学管理规范工程三项工程。
“二次创业”结合教学主业,从学科建设入手,创建一批骨干课程、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目前已完成30多门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构建了完备的学科基础。
同时,学校已编纂出版11本校本教材。其中,《诗词格律简明读本》被评为中国老年大学优秀校本教材,另有5本获得省老年大学校本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
记者:“二次创业”以来,校园文化氛围显著提升,高质量师资队伍逐渐形成,请您介绍下相关成效。
姚邦藻:学校校园文化不断凝练,办学品质明显提升。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展出师生书画、摄影、楹联等作品,开展多场文艺演出,编辑纪念册,摄制电视专题片,呈现办学历程,展示办学成果。
学校已建立摄影家协会、戏曲协会、书画家协会、摄录团队、校志愿者服务总队等,积极组织学员参加社会上各类公益活动,展示学员与学校风采。比如校摄影家协会每年开展“老年摄影人看发展”活动,组织会员到基层采风并参加影展,被列入黄山市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
学校教师原创精品节目更是频出,在全国、省市级平台参加演出,展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学员们收获满满,亲切地称学校为“我们的家园”。
记者:学校发展有何规划与目标,请您介绍一下。
姚邦藻: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以创建全国示范校为契机,着眼扩容提质增效,学校进入二次创业发展的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阶段。规划是拟创建7-8门精品课程,争取2-3门课程进入省老年大学协会认定的精品课程,目前已开设诗词、中国舞(提高)、合唱团、烹饪与营养4门精品课程。
我们牵头成立区域老年大学“游学养”联盟,致力于打造省内领先、华东一流、全国知名的老年大学“游学养”建设工作品牌,倾心倾力倾情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为银发经济发展助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建校30周年,学校将全新启航。”姚邦藻向记者感言,新起点、新目标、新梦想,学校将继续推进二次创业,奋力创建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老师教有所乐 学员学有所成
黄山市老年大学课程丰富并与时俱进,硬件完善且师资强大,不仅让学员学有所成,也让老师教有所乐。教学相长的特色实践,为老年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树立了典范。
郑和平:进校以来有三个收获

郑和平
声音爽朗,笑容满面,68岁的郑和平是学校资深学员,青睐健身类课程。“学过太极、木兰拳、木兰剑和柔力球,也学了声乐。”目前,她在学木兰剑和健身球。
来校13年,她对学校和老师赞不绝口。她从零开始,经过专业学习,目前已成长为黄山市屯溪区柔力球协会秘书长、黄山市老体协柔力球专委会副会长。
她和记者分享,进校以来有三个收获,概括为三个“没降低”:第一是健康指标没降低,身体越来越健康;第二是写作水平没降低,每学期都给学校简报投稿,校庆纪念册也刊发了文章,省里征文还拿过二等奖;第三管理水平没降低,发挥专业所长一直当班长,现任学校志愿者总队队长,总队设有6个分队。
“感谢学校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让我能为更多老年人服务,我深感快乐和幸福。”
赵志坚:已参加几十场演出

赵志坚(前排左二)
身姿挺拔,中气十足,喜欢唱歌,赵志坚是校合唱团班学员声乐班学员,担任低音部部长。4年前退休后,他决定来校报班学习,“原来觉得自己唱得不错,来了发现不会唱了。”他回忆,接触到多声部演唱,既是第一次体验,也是很大的挑战。
4年后,他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声乐理论,还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多声部合唱,与学员一起登上省市级的舞台。“《各族儿女心向党》《是你一直想着我》等合唱,都是我们的经典作品。”他自豪地介绍,有的是荣获省级荣誉,有的是多次在省老年大学协会春晚舞台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进校以来我已参加了几十场大小演出。”他笑称,老年大学的生活很愉快,让自己能做一点事情贡献银发力量,算是退休不褪色老有所乐。
余祖义:书法诗词学有所成

余祖义(右一)
余祖义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会员,黄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山市老年大学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7年的老年大学学习,既充实了余祖义的晚年生活,也让其受益匪浅。
2017年,余祖义的隶书作品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十位评委中九位打了满分,“入校才一年,特别有成就感,(奖项)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此后,他又在诗词班、楹联班、隶篆书法班学习,相关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作品展。
谈到学习经验,他表示首先是保持热爱,其次是要静下心来,关键是每天都要保持练习,“比如《沁园春·雪》,我已经写了有500多次。”在他的影响下,有朋友也来书法班学习,目前已是校书画家协会的骨干。
进入校书画家协会以来,他更是热心为学员和会员服务。参与展览承办、协会书画册制作、学校走廊文化等建设,并积极参与义务写春联活动。
孙自慧:发挥余热很开心

孙自慧
温婉优雅,妆容精致,孙自慧是声乐老师。“她教学有一套,合唱团也带得有声有色,是我们学校非常受欢迎的老师。”声乐班的一名学员向记者不住地称赞。
退休前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当学生变成了老年人,孙自慧很快摸索到方法,“让大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她说,气息怎么运用,作品如何咬字,怎样呈现,这些基础知识都要讲得通俗易懂,示范得形象到位。对哼鸣、气泡音等专业的声乐知识,首先让学员有信心能做到,一步步地来,循序渐进地做好。
在她看来,老年大学的合唱团同样可以做到专业唯美大气。“我告诉学员,你们不许老。”她分享称,包括心态、形体和声音。同时让大家认识到,合唱不是简单地唱,而是一种舞台艺术,要有声部配合和动作表演,感情的投入与情绪的表达,不同场地和需求也需呈现不同的节目类型。她欣慰的是,学员进步很快,合唱、对唱、独唱等各种类型均可驾驭,并创排多部代表曲目,“参加过省市和全国的比赛,都是业余组的最高奖。”
孙自慧告诉记者,老师们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多,学校的各教学专业间也互相配合,亲如一家,“我们在这个平台发挥余热,很开心。”
任良耀:“错位”加情景效率高

任良耀
当任良耀应邀来校第一次上课,看到班里的学员坐满时,他说:“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没想到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么高。”
任良耀介绍,目前学校英语专业有3个班:基础班、中级班和提高班。就学员来看,多为子女在国外工作,老人考虑到探亲或定居的需要,要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也有部分学员希望学有所成做一名志愿者,宣传家乡旅游,还有关注家里孙辈英语学习的老人。
“老人的英语基础不一样,每个学期的生源也不同。”任良耀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错位学”方法。“比如一节课先给新学员上基础课,再给老学员开新课。”他表示,“错位学”并不意味着顾此失彼,老学员上课,新学员多听听培养语感,新学员上课,老学员正好温故知新。同时,他也将课程设计为情景教学模式,“比如吃饭点菜,购物问价格,出门问路等场景相对应的词汇,这样老年人接受起来简单,也容易记住。”
“我们也有一些‘回炉’的学员。”他笑称,有学员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英语交流还是有欠缺,“这个还是要鼓励多交流,要积极勇敢,要有勇气要胆大。”
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