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勃发。置身安徽池州老年大学的校园里,让人仿佛回到求学的青春时光。教室宽敞整洁,学员或提笔挥毫,或剪纸绘画,或随音乐练习瑜伽,学习的氛围轻松而热烈。2024年春季学期开设7个系42个专业,共74个教学班,注册学员达3632人,该校目前是池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公益性老年大学,辖南北两个校区,拥有室内教学及活动场地近万平方米。
图丨池州老年大学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现场
三步跨越 由省示范到申创国家级
“学校成立较晚,发展一度陷入瓶颈。”池州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杨义和介绍,该校2000年9月揭牌,前期场地和规模受限。2021年,随着市委党校原教学楼(区)划转该校使用,学校补短板、强基础,完善功能配套,并探索实践“一二三”(织起一张网、打造两阵地、实现三引领)特色党建,打造“银辉”系列党建阵地和“银龄向党·学乐有为”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助推学校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初步形成专业设置多样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体系层次化、教学方式现代化的办学模式。2022年底,学校厚积薄发,获评“2022年全省示范老年大学”。
图丨池州老年大学第一届运动会现场
近年来,该校围绕“政治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开门办校、为民建校”的“五校”方针,凝练“厚德、笃学、有为、尚乐”校园文化,凝聚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共识,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其经验做法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分享)、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第四批示范区池州市指导单位、2021年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安徽省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第四届安徽省“敬老文明号”等。
目前,该校正在高标准做好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评审验收迎检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校 非遗课程与信息化的“碰撞”
如何将自身发展好,是池州老年大学一干人始终在思考的核心问题。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该校推进课程与师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以质量强校的品质发展之路。
该校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开设非遗课程青阳农民画,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并设立青阳腔班,邀请市级传承人来校授艺,另增设池州地域文化以及中医养生、茶艺等特色课程;此外,学校编写朗诵、手机应用等4本校本教材,科学规范设置课程;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依托设立于学校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暖心”工作室,该校开设积极老龄观公共课程,常态化开设法律通识课程,丰富课程设置,精准化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非遗课程与智慧助老信息化的“碰撞”,将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该校安装门禁监控系统和智慧班牌,开通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网上报名系统和AI智能问答平台,打造功能教室开设远教课程,推出空中课堂,推进线下线上教学一体发展。“我校教师去年参与了‘公益趣学乐在其中’首届全国老年大学线上公开课堂,学校获评‘全国老年大学线上公开课堂’公益倡导贡献学校。”杨义和介绍。
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该校建立师资库,出台《教师管理办法》规范教师聘用、待遇和履职,推进教学有学制、有大纲、有计划、有督查“四有”管理模式,开展听评课、说课活动,举办公开课,录制精品课,评选“精彩一课”,致力于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我们发现,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责任感越来越强。”杨义和直言,学员口口相传,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会吸纳新的和高水平的教师加入,教师队伍的活力也越来越强。
转自新安晚报·乐龄周刊 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