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朱 彤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将“办好老年教育”列入重点工作任务。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十项暖民心行动, “老有所学”位列其中。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省老年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一、“十三五”以来,我省老年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省老年教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扩大供给,老年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少工作在全国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
一是老年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我省率先制定《安徽省老年教育机构办学指南》,明确了老年教育机构在办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学员管理、专业和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办学标准和要求,加强机构的实体化、场所的标准化、办学的规范化建设。我省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形成了以党委政府部门、高校(开放大学系统)和企业举办的老年大学、乡镇社区举办的老年学校为重要支撑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五级老年教育体系。
二是老年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前列。2020年出台《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明确了我省老年教育实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管理体制,界定了主管与主办的职责关系;提出了“三个纳入”(老年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政府举办的老年教育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老年教育机构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办学经费定额保障机制。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就基层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学校)建设与发展和省属公办高校举办老年大学出台政策文件,体现了老年教育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保障机制方面的创新,从制度保障层面推进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三是老年远程教育取得突破进展。2018年,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和安徽开放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我省老年大学和开放大学两个系统协同推进老年教育的探索之路,形成了老年教育“双轮驱动”的安徽模式。老年远程教育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在线学习、资源服务、互动分享和数据统计四大核心功能。平台注册学员超35万余人,“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4万人。老年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持续优化。安徽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已经建立成体系的课程资源595门、1.22万余讲,其中定制地方特色文化课程21门226讲,党史、思政等专题课程资源18门343讲。老年远程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依托开放大学系统,建成市级分校17所、县级学院21所,村级教学点1所。逐步构建起“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老年远程教育网络。智慧助老广受好评。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专项行动。制作开发老年人《智能生活》系列课程,荣获教育部首批“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
四是老年教育研究成果初显。2020年,经省编办批准,依托安徽老年开放大学成立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并获批“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研究基地”。两年来,立足本省,融入长三角,放眼全国,老年教育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开展《安徽省老年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等课题研究,总结出安徽省老年远程教育“双轮驱动”、老年开放教育“三驾马车”等发展模式,参与《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标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积极老龄观教育活动指导手册》《老年教育中国模式》《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长三角老年教育新发展2020》《新时代老年大学校长读本》的编写,参与我省一系列老年教育重要法规政策文件调研起草论证工作。编写出版老年安全、老年心理保健、孙辈教养、和“老年教育百人谈”等教材和丛书,推进专业课和通识课教育。
二、进入新阶段,老年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
(一)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和省情
2021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万人,占比18.8%,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4万人,占比为15.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16个省辖市中,有12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遵从人口发展的惯性规律,二十一世纪中叶前必然形成三次人口老龄化冲击波。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周期恰逢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将是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提升老年人口素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将老龄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个中心”的发展思想、“两个事关” 的战略定位、“三个应对”的总体要求、“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和“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老龄工作提供了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党和国家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也随之提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老年教育如何在人口结构迅速老化的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对“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四五”之初,党委政府密集发声,出台了一系列和老年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在为我们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办好老年教育的信念。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构建服务全民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重要目标之一。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载体。为此,新阶段的老年教育应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同深化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引导老年人进行高质量学习,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需求。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移风易俗、传承农耕文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省教育厅、省委老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基层老年远程教育,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老年教育网络,让老年人就近便捷学习。这既是我省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的目标任务。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打通农村老年教育“堵点”,消除农村老年教育“盲点”,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化老年教育体系,是我们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重点。
(五)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020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将老年教育纳入开放大学办学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党中央国务院把一项任务交给一所大学,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这是时代赋予开放教育体系的新课题、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发展老年教育,不仅是开放大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开放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开创新格局,推动全省老年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和政治引领。把各级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在教师选聘、教材建设、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学全过程中,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员思想政治、积极老龄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的首要内容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县级以上老年大学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凝练宗旨鲜明的办学理念及校训、校歌、校徽等文化内容,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二是统筹发展城乡老年教育。持续提高老年教育覆盖面,办好老年人家门口的学校。以发展社区、乡村老年教育为重点,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为依托,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社区、乡村和养老机构延伸。整合利用社区居家养老资源,与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结对,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着力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结合乡村治理和老年人的需求,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现代生活教育培训,挖掘地域特色资源,打造乡村老年教育特色,服务乡村振兴。
三是推进结构优化和均衡发展。抓住暖民心行动的机遇,整合、盘活现有各类办学资源办好老年大学。省、市老年开放大学要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发挥系统优势,建设县级老年开放大学及乡镇(街道)、村(居)教学点;为基层老年大学提供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努力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跨城乡”的资源融通,促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助老”模式,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四是加强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加强老年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围绕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设计课程体系。结合安徽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建设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教育学习资源。逐步建立完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等各类资源建设标准,促进资源建设规范化、多样化。推动老年学习共同体建设,支持老年人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社团,培育网上学习圈、移动学习群等各类学习型组织。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新模式,推进养教结合和“康养学游”。
五是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业务的老年大学管理队伍,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老年教育需要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优势,开展老年教育理论、政策和应用研究,搭建老年教育优秀成果共享和推广平台。依托“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老年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