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年大学协会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高开华:发展老年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1-20  查看人数: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高校老年大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 

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院长 

高开华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讲课的主题是《发展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三是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基本要求。

一、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

古希腊的先知柏拉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行动,教育是心灵的转向这就是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比如孔子,是将”与“分开界定,教侧重在品格德行侧重在才能。《中国教育大辞典“教育”的定义是:传递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国外对老年教育内涵认识先认识什么是教育,然后认识什么是老年教育一种认为是休闲老年教育,为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老年人进行的康乐教育养生教育科技教育。二是认为老年教育是潜能开发的教育,老年教育不仅成为老年人获得丰富的和富有意义的生活途径之一,而且能够帮助老年人发挥潜力,服务社会是一种手段。三认为老年教育是适应教育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很多老年人现在不会用手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不学习就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这就是适应教育

国内对老年教育内涵的讨论,一是认为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老龄人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作为基层老年教育负责人也好,老年教育工作者也好要知道老年教育是有目的的内涵的有计划的不是玩玩而已,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二是老年教育是按照老年社会发展需要,有目的有组织为所属社会群体老年人提供的非传统的具有老年特色的终身教育活动。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当中最后一环非常重要认为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使老年人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内涵的理解总而言之,应该是老年人为对象,以提高生命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为特征的一种老年的学习和教育活动要体现教育公平,要提高生命质量,要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公平不仅是起点的公平,体现在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还有一个点的公平,体现在老年教育。2010年10月份在沈阳召开全国第九次老教育理论研讨会上,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做了四个层次的总结一个是补性的按需教育,第二个是完善性的素质教育,第三是积极休闲的生活教育第四是要自我超越的生命教育所以老年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生命质量的教育人最宝贵的生命。对于老人来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意味着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珍贵老年教育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彰显生命的价值,美化生命的体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步入老年之后应当这样度过退休而失落不已,不因年老而孤独,不休闲而空虚,不应守旧而落后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所以对老年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根据目前的分析研究和实际发展情况,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几种,一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政府投入为主,像我们公办老年大学,也有国有企业办,也有社会力量办学,有宗教团体办学以及老年人自主办学。二是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主要有学校式、社区式、远程网络式、游学式等不同的办学模式。三是多变化的学习课程,学习课程也是人而变,因时而变,因地而异老年人学习课程,不断完善。四是学员又面向单位的退休人员,面向社会

老年教育发展需要有理论指导,需要有理论支撑,究竟有哪些理论,

(一)二元结构理论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以现代化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以传统性小农经济为主并存于同一社会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相对比较落后,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较早地提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并通过模型说明工农业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的二元结构不仅表现为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还表现在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制约,老年教育的发展普遍存在东部优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城市优于乡村的局面。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经济差距成为一个严酷的现实,教育作为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以消除外部条件影响的工具,原本是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样在进一步加大,这表现在城乡在教育制度,政策,投资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别,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

(二)社区发展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 F.法林顿于 1915 年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社区发展”这一概念。随后,美国社会学家 J.斯坦纳、桑德森都提出了社区发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社区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人们对社区发展的认识,一开始并不统一,之后逐渐趋同。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社区发展”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二战后,为了解决刚独立的新兴国家所面临的经济落后、贫困失业、疾病蔓延等问题,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倡导开展“社区发展运动”,以促进社区的全面建设与协调发展。这里的社区发展是指 “人民共同努力并与政府有关机构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情况,同时将社区统合于国家整体生活之内,使其对国家的进步更能有所贡献的历程。”在联合国的倡导下,社区发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经验,得出不同的社区发展理论,如系统模式、均衡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这些理论的发展为制定社区发展目标和实施社区发展计划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5 年在泰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通过的《社区教育宣言》曾对此做过强调,“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教育与社区文明、社区管理共同构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动力。其中,社区教育又是发展的关键”。可见,社区教育是与社区发展融合在一起开展的,社区发展理论更为乡村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三)学习型社会理论

“学习型社会”一词最早于 1968 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哈钦斯(Hutchins,R.M.)在《Learning society》一书中提出。从 20 世纪年 70 年代开始,构建“学习型社会”逐渐在国际上成为了主流的教育思潮。自 1990 年以来,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正逐步地把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施阶段,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着手对“学习型社会”进行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解也都各有千秋。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出版的《学会生存》中强调:“在学习化社会,教育不再是精英分子的特权,更不是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所属品,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一生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1974 年,美国的学者贺金逊、班森在《实现学习社会》著作中所倡导的观点:“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前提就是将教育机会能够扩大到每个人的身上,使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拥有再深造的机会”。1995 年欧盟发表的《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中指出:“迈向学习社会需要反对不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社会的统合以及照顾弱势群体。可行途径包括规划第二次学习机会、给低教育者提供学习机会、建立欧洲志愿服务体系。”我国学者厉以贤提出“学习社会”,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以满足全民各种学习需求,进而使自己可持续发展

(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人们在上述心理方面的基本需要是由底向高不断递进的过程,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心理需求后,人们通常会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人类需要的一般性原理,也可用来解释老年人的心理及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老年人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能得到满足。而由于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的变化,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却难以满足。如老年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和曾经的社交圈,情感和归属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有些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从“有用之人”变成了“无用之人”。老年教育的出现,为老年人的高级心理需要的满足提供了便捷途径,老年人通过参加学习活动还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进而满足其情感和归属的社交需要。同时,老年人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升自信心,赢得周围人的尊重,重新适应并融入新社会,从而满足其尊重的需要。老年教育还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渠道,通过同龄人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使他们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进而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19 世纪 80 年代奥意学派对公共品理论系统研究之前,“公共品供给理论”研究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其论述主要出现在哲学、政治学著作中,并伴随着对国家起源、国家职能的研究,阐述了提供公共需要和服务是国家主要职能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学者有亚里士多德、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穆勒等。大卫•休谟最早系统提出“公共品”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976 年)中从经济分析角度讨论政府提供公共品的问题。穆勒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供给公共品的范围进行了扩充。奥意学派认为公共品供给均衡是一种自愿交换结果。20 世纪 50 年代,萨缪尔森提出“公共品”经典定义,后来的学者研究发现这只是一个极端情况,可称之为“纯公共品”。蒂布特最早对“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展开研究,在《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讨论了有效提供地方公共品的方式。布坎南对蒂布特研究进行了延伸,认为没有政府强制且处于私利的公共品的消费者,能通过自愿协商达成联合供给契约来解决公共品的供给问题。这种供给平衡思想打破了萨缪尔森的纯公共品理论模式,自然进入到公共品供给方式的讨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纷纷开始研究公共品由多方供给的可能性,其中奥斯特罗姆夫妇(1976)提出公共品供给的竞争性方法。萨瓦斯(1992)提出了公共品供给的 PPP 模式,即公私部门合作的模式。比罗迪乌和斯利文斯(1997)提出慈善机构和其他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品和服务。尽管现实中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研究私人供给(包括市场供给和资源供给)和第三部门供给,虽然操作性不强,实用性受到质疑,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随着多元的供给模式研究不断深入,公共品供给理论一定会逐步完善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自研究“市场失灵”开始,探究政府的公共职能、公共品的供给范围等。2000 年以后国内学者对公共品供给的研究逐步深化探讨公共品的多种供给模式。2006 年至今更多的人提出对公共品实行多元化、竞争性供给。从整体来看,公共品多元供给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和青睐。但由于起步晚,我国多元供给中私人供给不完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面临瓶颈。老年教育服务作为政府为主导的面向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之一,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来保障其提供从而保证其公正性,这要求政府必须参与其中,并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不必完全依靠政府的直接提供,也可由社会力量来提供,在政府提供的老年教育供给不足或者质量效率不高的前提下,由企业、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或者志愿者来提供,即老年教育供给可以由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志愿供给三者有机结合,形成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政府和社会力量必须明确分工和各自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分工合作。在购买老年教育服务中政府要充当协调和监控的角色不仅可以提高其履职效率,而且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六)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是 1965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人教育部长朗格朗在《何谓终身教育》中提出,他认为:一个人从出生至死亡都应有机会接受自身所需的不同形式和阶段的教育。印度学者达夫在《终身教育与学校的回顾》(1975)中指出:终身教育指的是通过一生中正规、非正规的学习和教育,使人的专业及社会生活达到最完满发展。从 20 世纪中叶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以终身教育为新理念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这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加快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吴遵民(2016)认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发展,关乎每个人素质的提升,须由政府进行顶层设计,集聚全国力量,并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推动

终身教育的特征:在时间上,不只限于某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等所有能学习的教育资源和场所;在方式上,要灵活运用课堂集体教育、个别教育、远程教育等;在性质上,既有正规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在目标上,承认并遵循个性发展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纵向上,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横向上,寻求教育的统合性

在我国教育史上老年教育属于新生事物。首先,终身教育理论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基石,是确立老年教育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支撑。每个人毕生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而老年阶段是生命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老年群体接受教育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过程。其次,终身教育理论是设置老年教育课程的重要依据,为老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最后,为老年人自发学习提供了价值引导,从终身教育思想出发,每个人毕生都应持续不断的学习,只有老年人意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接受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活动方能进一步开展

(七)积极老龄观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末,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和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继“健康老龄化”之后的新理念——-“积极老龄化”,并发起和展开了一场“积极老龄化全球运动”。随之,又出版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积极老龄化理论形成。

该理论认为:将“健康”、“参与”及“保障”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要使老龄化朝着正向发展,就要让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参与及权利保障方面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另外,积极老龄化的实质是使老年人找到自我生命的价值,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识,而老年教育的开展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实践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银发族”群体逐年壮大,老人问题凸显,出现许多引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将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三大支柱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支撑点,鼓励老人积极参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保障老人生活和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八)康复理论

中国老年教育的源头是为丰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而创办的老年大学,因此,老年教育最初的价值定位,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也就成为中国老年教育实践的基本定位和康复理论的来源。

康复理论认为,老年人已经操劳忙碌了大半辈子,步入晚年后继续参加的教育活动应该以/康乐、休闲0为核心,教学内容应以组织开展轻松愉悦的文体活动为主,康复理论在中国老年教育的初创时期占有相当的市场,并且也依然是目前中国老年教育、特别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老年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内容。提高素质(或社会适应)理论是康复理论的补充。该理论认为老年教育应该以提高老年人素质为目标开展。当下的老年人由于时代所限,在生命前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非常有限,而现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老年人要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

一是产业情况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二是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三是乡风文明这个是保障四是治理有效乡村振兴要注重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五是生活富裕,这是根本

(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现

第一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第二,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共同富裕之路第三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第四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第五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第六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第七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这个类型是从这个乡村战略的文件上下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原则

第一,“七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四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六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三是加强农村基础工作乡村振兴三步走哪三步?第一步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获得重要进展,制定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因为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第二步是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是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

三、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基本要求

教育和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吗?讲四点:.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二.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三.乡村老年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四.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

(一)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态这个新生态是指有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乡村教育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幼儿教育老年教育幼儿教育中央非常重视,国务院发了这方面的文件,现在老年教育也很重视,国务院专门发了文件乡村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乡村教育不能就是义务教育,幼儿教育老年教育也应该包含在这个大的范畴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与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在义务教育上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在老年教育当中也应该可以运用,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互联网+,实现乡村教育的变革老年教育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如何更好地,有效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建设乡村教育的新生态,这个很重要。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塑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年教育也要有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老年人要共享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老年教育要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 要共享乡村教育的发展成果,这就是重塑乡村教育发展理念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现在的基础教育办的都非常好,政府投入也很大,各方面办的也都非常好。而老年教育这一块,尤其是基层老年学校这一块,也要逐步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使我们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老年大学学校,都在这个教育的大局上看到是公平的,是协调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重塑乡村教育发展新理念,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比如说解放初期扫盲教育夜校,我们的任务早就完成了,成为历史了,现在我们要进行现代化教育,后面要讲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教育,我们要办好我们的老年学校,要使我们的职业技能教育妇女家庭教育乡镇老年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代替。但是还可以扎根乡村土壤,培育乡村教育发展的新风貌,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教育,乡村文化比如说我们老年教育,我们就可以培养乡村人才善于学习吸收借鉴乡村事物当中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元素,比如说家训贤文化好家风好家训村歌、民乐、传统经典地方戏曲等等,都是我们农村老年学校要进行很好的一些内容。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格局,

(二)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第一个讲一讲黄山市歙县雄村老年教育工作的案例——掘民俗热点,打造特色们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乡镇学校为中心社区为主体,以书画文化,还有渔村徽派盆景文化等特色社团为中坚力量中老人自愿组织, 民俗传人等为对象的乡镇老年教育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这实际上也是自愿组织起来的老年教育组织主要的做法就是雄村老年人通过多年的办学活动探索形成一个气候老年学校培育和依靠民间艺人社团组织,挖掘地域特色资源,整理形成老年教育的特色课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目标,结合室内授课户外展示交流的形式,围绕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协助国家和市县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构建在乡村真正落地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地方的特色文化非遗的传承都紧密结合在一起挖掘民族文化先开展普查,整资料开展民俗文化戏传承,艺术品收藏方面的研究传承,依托行知学校,还有雕塑艺术学校组织会员参加这样的民俗社团民俗社团还连续成功举办九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再现复活了非遗的民俗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俗文化与旅游项目发展相得益彰。发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不仅是传承非遗,更重要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老年教育,是一举多得服务乡村振政府主导,乡镇老年学校牵头发展农村老年人或留人员参与,尤其是民间艺人和传统的民俗社团,打造乡村老年教育特色品民俗特色过程,举办节庆活动,满足农民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全国的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歙县第二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的乡村旅游活动还参加央视的演出活动,村歌《雄村——美丽的村庄》获全国农村春晚十佳村歌,他的作用就是推进乡村乡贤文化回归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如果不这样组织,我们农村里有一些老艺人,有一技之长民间艺人,他们的技能都快失传了,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大家发掘整理传承发扬广大

第二个是空中小广播助力乡村大振兴明光市的张八岭镇是滁州市明光市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安徽新闻广播在每周一和每周三到周日的15:35~15:55开播的老年大学和常青树节目,这两个节目融新闻性服务性为一体,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村民们通过收听学习许多法律知识,了解老年人在生活实践当中需要一些东西。举个例子,一个农村老人的儿子不养活老人生活无助了,老人收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后知道子女必须赡养老人如果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权利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于是她到镇里求助村里通过协调帮助他解决问题,他逢人就说别看一台小小的收音机还真能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老年人经过卫生知识保健知识学习,一般都能掌握常规病识别和家庭护理。由于广播的知识和农村老人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老们也乐于收听这个空中小广播。是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为的生产实践的需求,这点很重要农村老人学会什么?农业科知识,学会科学种田,科学种树,科学种植实践证明强化农村老年教育,全方位体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并且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家庭和谐,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经济发展。老农民的技术也需要断的学习或更新他们可以带。二是助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普及

第三个例子,南京江宁区龙尚村发展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202012月30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学术委员会的部分同志到江苏南京江宁区去考察汤山街尚村老年教育。这个村现在是全国文明,党建工作做得很好,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文明创建水平很高,他的老年教育办的也很好他们经验实际上就是贴近纳入、五结合所谓三贴近,就是老年教育要贴近中心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老年人需求入, 第一个是纳入党政工作日程,第二个是纳入村镇建设发展计划, 第三个是纳入精神文化建设考核,第是纳入财政预算五个结合,就是老教育市民中心建设相结合,市民中心实际上就是村民的活动中心),与文体中心建设相结合,与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相结合,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尚村在江宁的汤山街道是很落后的,现在老教育发展很好他们村的展馆里,透过一幅幅照片可以看出,社区里面办村民创业培训班消防知识培训班等,这些培训与农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三)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困难

乡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不一定很准确,我点个题。

第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第二是农村乡村两级老年教育发展缓慢第三是基层老年学校的硬件建设滞后我们在做老年教育新发展问卷调查时候,有一个问卷你认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最困难的是什么第一个困难,活动地点离家太远,所以发展老年教育和发展基础教育的要求是一样的,叫做就近就便的原则,年龄越大,他更应该是就近就便入学,所以最困难是活动地点离家太远,还有一个就是机会太少,再一个就是费用也不能太高。第四是基层老年教育教师队伍缺乏兼职的99%甚至100%第五是基层老年学校课程建设不规范。第六老年教育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现在我们安徽有了。第七是有关老年教育政策配套不够,落实不够,有些政策虽然出台了,但是下面不一定完全都落实。第八是各老年教育办学机构的管理权责还不够清晰。第九是财政投入有不足

(四)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

一是要实现三个提高第一个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生活水平 一健康二参与三保障老年人健康了,生活乐观健康,丰富多彩怎么样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就师资牌,打好课程,打好招生打好党建牌。第个是提高农村老年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就是把以上几张牌要打好,扩大农村老人教育覆盖 第三个高农村老年学校的管理水平农村叫老大学也好,叫老年学校也,它是有规范的。省教育和老干局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省老年大学协会对基层老年学校进行示范校的创建验收,也有一个示范校的标准实际上有些里面也出台了自己的一标准要加强老年学校安全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学员管理、教师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管理、活动管理、档案管理,全面加强管理,要办正规

强化四个保障。第一个是依法教的保障这是这次培训的重点内容,我不重复了。第二个是管理有效的体制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21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社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系统联合的老龄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大格局,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关键是建立符合农村老人教育发展实际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2020年老年教育新发展理论研讨征文活动中收到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些很有见地不同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有不同的管理体制模式,无论是哪个部门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只要是有利于老年教育工作,他都是合理的。完善乡镇社区老年教育的领导体制。老年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要不断地完善要成立乡村、社区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配齐配强基层老年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老年学校的校长要选好推进基层老年教育快速发展的成功模式。实际上就是老教委的模式,老教委正是以适应性和良好的管理受到充分肯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全省各地凡是有老教委的乡镇,做的都比较好这种管理体制是在职的和退休的结合,可以讲是加了统领这样一个功能,也促进了老年教育各种资源的整合,加快了老年教育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管理有效的体制保障。第三,规范办学的经费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有明确规定。财政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发展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这文件要落实。加强老年教育经费的监管,要拓宽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渠道,仅有政府一个渠道不行的,还要多渠道企业社会组织还有一些慈善组织捐赠的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支持民营资本投入老年教育的优惠政策第四个就是就近入学的教学保障新建一批老学校或者教学点,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区招生,用移动课堂弥补场地不足,建设乡村社区老年教育供给载体,探索乡村社区老年教育新模式

做到六个助力1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2助力乡村文化传承3助力现代农业技术学习应用。4 助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5助力农村俗活动6助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的老年教育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实际上我们很多地方都做的不错助力现代农业技术学习运用,要做一些培训,利用学校做一个基地,培训青年农民和转业退出生产一线的老农民因为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等等这些新知识都要掌握现代农业一体化生态型精细化自动化生态性综合性这些都应该跟老年教育的课程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些新的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农业,粮食增产增收等等。助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这个也就不展开了。助力农村的方面,老同志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农村里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这些陈规陋习,要很好的去改变要引导,要树新风,这样易俗和我们的老年教育也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助力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老年教育特别一些老同志要起到带的作用,培养一批年轻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三农工作夯实基础,最主要的是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老年大学的学员些老党员,老党员还要发挥作用,发挥余热

 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来自本人在老年教育方面的学习笔记第一部分内容主要网络和有些书刊论文中的摘录,因为内部交流未注明详细出处,特此说明。第二、第三部分内容因授课时间限制没有展开。第二部分的案例是从各市老教委推荐的案例中挑选的。讲课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 [备案号:皖ICP备18001056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299号  电话:0551-62953702
技术支持:合肥深拓软件
 
Produced By STCMS PublishDate:2024-01-09 0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