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寨县双河镇老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创新开展“送教到村”工作,通过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下乡,全面提升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为乡村振兴注入“银龄力量”。
一、因地制宜,精准服务
1.分步推进,实现全域覆盖。2022年秋季,双河镇老年学校在县老年大学的支持下,率先在河东、街道等6个村试点送教工作,探索教学模式、积累经验。2023年秋季起,推广至剩余5个村,实现全镇11个村全覆盖,并规范教学点管理,制定统一服务标准,确保教学质量。
2.课程设置贴近需求。结合农村老年人实际需求,开设四大类课程:农业技术类,生姜科学种植、药材培育等,助力增产增收;文化艺术类,书法、舞蹈、黄梅戏,丰富精神生活;智能生活类,智能手机应用教学,帮助跨越“数字鸿沟”。
3.创新教学方式。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吸纳专职教师、农技专家、医生、志愿者等;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辅导”模式,理论课(时政、健康讲座等)集中开展,实践课(书法、手机操作等)一对一指导;建立线上学习群,推送教学视频,开展直播课程,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成效显著,多方受益
1.技能提升促增收。学员洪超将所学的生姜种植技术推广至周边500余人次,带动亩产增收1000-1500公斤,全镇生姜种植规模达万亩,年产值显著提高。学员许作甫协助创业青年成立中草药公司,带动群众创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银发先锋”。
2.精神生活更丰富。通过文艺课程,老年人组建舞蹈队、书法小组,双河村学员更成为村级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有效缓解孤独感,增强社会归属感。
3.社会治理添助力。许多老年学员主动担任“红色调解员”,参与矛盾调解、文明创建,成为乡村和谐的“稳压器”。

老年学校教师王立志在田边现场传授桑树科学管理
三、可复制的农村老年教育模式
双河镇送教到村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需求导向”的农村老年教育新路径,其经验值得推广。
1.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通过灵活的村校设置和多元化课程,最大化服务基层效能;
2.以老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又激活“银发人才”潜力;
3.为县域老年教育下沉乡村,提供实践参考,彰显“老有所学”行动的社会价值,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24年6月25日,金寨县委组织部、县老年大学、双河镇党委政府,共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双河镇老年学校成立20周年表彰会及学员书画展、文娱晚会等系列活动。
文/余述华、冯克明,图/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