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代际课堂”在合肥市包河区卫塘社区老年学校404教室开课。该校两位健身气功班志愿服务者们,正在给暑托班10余位孩子教授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银发智慧滋养童心,非遗文化在“一老一小”的互动中焕发新生。

57岁的志愿者刘正群,半蹲着调整9岁萌萌的动作,额间渗出细密汗珠却笑意不减。作为健身气功班班长,她带领同班同学张化如提前备课、精心筹备,将八段锦招式拆解成“抱球”“举月亮”等童趣比喻,还自编了“吸气像闻花香,呼气像吹蜡烛”的呼吸口诀。该校教务长黄筱静介绍,“这些‘银发志愿者’接到任务后,认真备课,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社区暑托班孩子快乐度夏。”暑托班教务老师徐方园高兴地说,现在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孩子们常互相纠正“双手抱球”的姿势。这种代际交流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传统不是凝固的琥珀,”两位银发志愿者感慨道,“当孩子们把八段锦拍成短视频教爷爷奶奶,文化传承就有了双向生命力。”


据悉,这样的代际课程设计背后是卫塘社区老年学校“时间银行”制度的创新实践。老年学员每授课1小时可兑换未来健康理疗或家政服务,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循环。卫塘社区老年学校校长钱娟表示,这既破解了暑托班专业师资短缺难题,也构建起老有所为、幼有所育的民生闭环。该校计划将“时间银行”逐步模式在社区学校推广,并延伸出“祖孙书画社”“非遗手作工坊”等系列项目。
卫塘社区老年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