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3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老年大学“逐梦新程 舞动夕阳”第四届教学成果展在区三馆一中心大会堂及校园内盛大举行。这场为期三天的文化盛会,通过舞台展演、艺术展览、体育竞技三大板块,集中呈现了3200余名老年学员在器乐、舞蹈、健身、书画等领域的学习硕果,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

多维舞台:银发学员演绎艺术人生
器(声)乐戏剧系:弦歌不辍奏华章。6月21日上午,器(声)乐戏剧系26个班级率先登场。电吹管、葫芦丝、二胡等十余种乐器与京剧、黄梅戏、庐剧等剧种交相辉映。器乐合奏《牧民新歌》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勾勒草原牧民策马欢歌图景;电吹管中级班的《红歌多声部联奏》以“我是一个兵”等经典旋律,奏响对党和祖国的深情礼赞;庐剧表演班的水袖舞《水袖凝香,雅韵流芳》则以灵动舞姿展现传统戏曲之美。京剧旦角班《太真外传》与黄梅戏班《桐城六尺巷梦会》等节目,更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巧妙融合,彰显了老年学员传承非遗文化的热忱。



舞蹈系:步履生风舞韶华。当日下午,舞蹈系32个班级接力献上视觉盛宴。花鼓灯《舞动韶华》以红裙黄伞演绎淮畔风情,拉丁舞《激情桑巴》用热力舞步点燃南美激情,模特走秀《马面裙笛子秀》将传统服饰与民乐演奏巧妙结合。中国舞《雪龙吟—凌云志》以剑指苍穹的舞姿尽显壮志豪情,广场舞《让幸福飞起来》用明快节奏传递生活热情。交谊舞基础班的《九儿》尤为动人,舞者以柔和舞步诠释民歌意境,将岁月积淀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旋转与牵手中。


健身养生系:动静相宜养天年。6月22日上午,健身养生系25个节目聚焦健康理念。瑜伽3班《远方的花》以流动体式展现身心和谐,气功1班《形体诗韵》融传统导引术于现代韵律,太极拳基础班的48式《心愿》则以刚柔并济演绎东方哲学。腰鼓中级班《锦绣中华》用翻飞红绸敲响盛世欢歌,柔力球基础班《共筑中国梦》以球拍为笔勾勒家国情怀。情景剧《我们村的幸福生活》通过“王妈妈们”的农作与欢歌,生动呈现了乡村振兴中的银发力量。

多元艺术:笔墨光影记录时代变迁
校园一楼大厅的书画摄影展自6月21日起持续展出。70幅书画作品中,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山水花鸟人物题材丰富,展现了学员对传统艺术的潜心钻研;75幅摄影作品聚焦“祖国大好河山”与“时代变迁”,从城市新貌到乡村蝶变,从自然奇观到人文风情,凝结着老年学员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无人机视角捕捉的《皖西晨韵》与笔墨磅礴的《长征颂》,更体现了创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竞技赛场:银球飞舞尽显活力风采
6月23日下午,乒乓球教室上演激烈角逐。来自六个教学班的学员以男女单打形式展开较量,发球、接球、扣杀……虽无专业选手的凌厉,却尽显老将的沉稳与智慧。最终决出的冠亚军及并列获奖者均获颁证书。比赛不仅检验了教学成果,更彰显了学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学员郭长青感言:“参赛不为名次,只为证明我们这把年纪,依然能在球桌上挥洒汗水。”


精密组织:多方协作护航盛会
为确保活动顺利,学校构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局,下设宣传协调、安全防护、综合保障等小组,确保整个活动安全高效。从4月30日动员至6月20日筹备完成,节目申报、作品初选、走台彩排等环节环环相扣,确保了83个节目的活动高效推进。

以展促教:银发力量赋能文化传承
活动严格遵循“教什么展什么”原则,所有节目均利用课前课后及大课间排练,兼顾教学秩序与成果展示。学校从展演中遴选的10个优秀节目,将亮相10月份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节。活动参与度更与“一创四争”评优挂钩,形成了“以展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该校每一个学年度的教学成果展既是教学质量的检验,更是学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党建+教学”模式,推动老年教育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深度融合,让银发群体在新时代绽放更多璀璨光华。
当《祖国不会忘记》的合唱在会堂回荡,当观众在书画展前驻足品评,当乒乓球赛场掌声阵阵,这场银发文化盛会不仅记录了学员的收获,更绘就了一幅“夕阳无限好”的时代画卷。在皖西大地上,裕安区老年大学正以此为新起点,引领更多老年人在逐梦新征程中,舞动生命的绚烂华章。
文/邓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