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年大学协会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崇新向上 逐浪未来
蚌埠市老年大学以高质量高品位办学实践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乐龄周刊  发布时间:2025-05-20  查看人数: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随着悠扬的钢琴伴奏,悦耳的和声声声入耳,沁人心脾。记者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在蚌埠市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堂上,可以如此专业与时髦。

向上攀升  跻身首批全国标准示范校

“这是新校区的声乐教室。”蚌埠市老年大学迎河路校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区坐落于张公湖畔,于2023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近30个功能教室,设有瑜伽教室、舞蹈教室、器乐教室等。值得一提的是,新校区建设之初,即强调“一轻三重”:轻装饰,重功能、安全和环保。建成后适老化服务、智慧校园一步到位。

目前,该校已有迎河路、体育路、南山路三个校区,在校学员1.2万余人次(含教学点学员),极大地缓解了全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让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实现“家门口”上学。

△ 蚌埠市老年大学

硬件不断改善与提档升级,办学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基础。蚌埠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87年,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38年来深耕蚌埠这片老年教育的沃土,扎实推进“红色校园”“书香校园”“品质校园”“美丽校园”与“和谐校园”五大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不断凝练,办学品质持续向上攀升,先后为十几万老年学员圆老有所学梦。

蚌埠市老年大学分别获评全国、全省和市级“敬老文明号”,荣获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示范老年大学等称号。2024年,学校建设再上新台阶,获评首批“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以此为契机,学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特色发展  绽放珠城银发风采

老年教育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且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有兼职教师143名,担任213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梯度合理,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高。

同时,该校创新发展思路,牵头与当地高校、老年大学共同创建全省首个老年教育“校地联盟”,整合各方在师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以师资共用、课程共建、项目共研、活动共办、阵地共享、学员共育“六共模式”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跨城乡”资源融通。

该校开设声乐、舞蹈、器乐等8个教学系近50门专业课程。同时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有地域特点或传承“非遗”的特色课程,如花鼓灯、剪纸、泗州戏。近年来,该校课程开设也与时俱进,先后开设智能手机应用、手机AI养生、手机短视频游学、无人机航拍等课程,这些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实用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聚焦老年教育与文旅经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该校也在探索学养结合、学游结合、游养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近日,该校正式公布首批五条“游学养”精品线路,以“珠城烽火”“淮畔古韵”“康养胜境”等为主题,着力打造具有蚌埠特色的“游学养”教学活动品牌。

该校积极为学员搭建“学用结合,反哺社会”的多元平台,绽放珠城银发风采。结合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系列老有所学成果展,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三课堂的活动多姿多彩,并组织学员参加全国、省市级活动,学员书画、摄影等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艺术团两次荣获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演出金奖;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体的“夕阳红志愿服务总队”,先后获得第五批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蚌埠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组织”等荣誉。

□访谈

争先进位的独特“密码”

蚌埠市老年大学争先进位的独特“密码”是什么?近日,记者专访了该校校长王勇勇。

记者请介绍下贵校发展的第一“密码”?

王勇勇:我校坚持政治立校、文化兴校和反哺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将政治理念与办学理念深度融合,将老年大学作为加强老干部工作、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联系老年群体的重要阵地。目前,我校已成立了57个在校学员临时党支部。

以党建为引领,我们创新了系列思政平台。如每学期举办时事形势报告会,依托校园广播和智能黑板,利用课前10分钟开设时政类主题教育“微宣讲”。

2024年,我校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辉煌历程为素材,结合舞蹈、声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创新打造了“永远跟党走”沉浸式艺术党课,四堂课受众达近千人,获得广泛好评。这一党课模式,在全国也受到肯定。

在迎河路校区,我校建有党建共享基地,共120平方,设党史展陈、珠城新貌、主题党日打卡墙三个区域,可开展系列党建活动。

记者:请问贵校在办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

王勇勇:我校凝心聚力,每年会推出创新项目,不仅为学校发展赋能,多个项目在全国老年教育系统中也是首创。比如,2014年,我校在全国率先建立6年制管理模式,实行各专业初、中、高三级(2+2+2)6年制毕业制度。按照高级班、专修班、研修班三个层次,类似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习,形成专业循环、学科平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让更多学员能够循环入校,共享老年教育资源。

聚焦文化创新,2024年,我校成立“红色文艺轻骑队”,开展“银耀珠城初心向党”、“老有所学”成果展演进社区、经典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进基层、沉浸式艺术党课等系列活动。学员以文艺表演和志愿服务活动反哺社会、服务基层,助力基层治理,以学促为践行积极老龄观,广受赞誉。

记者:一枝独秀不是春,请介绍下贵校在示范引领方面的特色做法。

王勇勇:我校发展的思路,一个是向上攀升,即高质量高品位发展,实现争先进位。另一个是向下延伸,除了以上提到的学员反哺社会服务社会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积极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扩大老年群体受教育的覆盖面,这个工作比较有意义。

目前,我校在街道、社区、乡镇和养老机构已开设教学点25个,方便老年人就近在“家门口”上学。我校从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加大对教学点的支持。如教学点提出需求,我校也安排“订单式”帮扶。

我校迎河路校区是蚌埠市老年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着力为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定期培训师资。2024年,累计培训兼职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300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受访者供图)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 [备案号:皖ICP备18001056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299号  电话:0551-62953702
技术支持:合肥深拓软件
 
Produced By STCMS PublishDate:2025-05-20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