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贵池民歌进课堂”在池州老年大学声乐教室内展开,省级非遗项目“贵池民歌”以“活态传承”的形式走进池州老年大学声乐中级班课堂。本次活动由声乐教师刘自圣担任讲解,省级非遗传承人钱秀华老师现场演绎、示范、教学,为老年学员们带来一堂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声乐文化课。

活动伊始,刘自圣老师详细介绍了贵池民歌的发展脉络及传承现状,重点解读了贵池民歌中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实践教学过程中,钱秀华老师为大家现场演唱了《赛过红花满塘红》(秧号子)、《一阵日头一阵阴》(山歌)、《十把扇子绣古人》(慢赶牛调)、《洗菜薹调》《对歌》《耘草歌》等多首经典贵池民歌,赢得满堂喝彩。在教唱《十把扇子绣古人》(慢赶牛调)时,钱秀华老师耐心细致地逐句指导方言吐字与气息转换技巧,学员们纷纷感慨:“年轻时在田间地头听过的调子,今天终于可以实地体验、领略原生态民歌唱法的魅力,受益匪浅。”

此次“贵池民歌进课堂”活动是我校将非遗文化传承与老年教育创新结合的又一次实践,既为非遗保护开辟了新路径,也让“文化养老”更具地域特色和情感温度。
文/刘自圣